当前位置:首页 > 民俗 > 正文内容

在家居士怎样在家修行才如法,个人居家如何修行佛法

redadmin8个月前 (09-12)民俗10

六祖大师为在家人修行说了一个,并且说,在家人“但依此修,常与吾同处无别。

若不作此修,剃发出家,于道何益?”
这首非常重要,我们要把它背下来,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去一点一点落实。

心平何劳持戒,行直何用修禅。

恩则孝养父母,义则上下相怜。

让则尊卑和睦,忍则众恶无喧。

若能钻木出火,淤泥定生红莲。

苦口的是良药,逆耳必是忠言。

改过必生智慧,护短心内非贤。

日用常行饶益,成道非由施钱。

菩提只向心觅,何劳向外求玄。

听说依此修行,西方只在目前。

这首偈子,虽然只有十八句,但它却是成佛的宝典,是我们在家人修行成佛的指南。

把这十八句话,每一个字都做到位了,西方就在目前。

心平何劳持戒
为什么会有戒律呢?因为我们的心不平。

我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超出道德规范的事情,经常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情,经常做一些不负责任、不讲义务的事情,所以要有戒。

什么叫做戒?防非止恶名戒。

如果我们既没有非,也没有过,我们本身就是在守戒。

守戒的人没有戒,等于说守法的人没有法,这是一样的道理。

因为他的一言一行处处都符合戒律的要求,何戒之有?不是说叫你不要持戒,而是说你根本没有犯戒这回事。

没有犯戒这回事,难道还有持吗?“持”是作意地去做。

你根本不犯戒,所以也就不需要作意地去守戒、持戒。

要做到不作意地去守戒、持戒,关键是看你的心是不是平了,看你在二六时中是不是处处符合五戒十善。

行直何用修禅
六祖在这里结合儒家的道理,来讲我们如何学佛。

我们要报恩,首先要报父母恩。

怎样报父母恩呢?要“孝”,要“养”。

孝,就是要顺从父母的意思,使他欢喜高兴。

养,就是要使父母衣食不乏。

现实的情况往往是,要买点东西给老人吃并不难,但是,要让老人感到心平气顺,恐怕很难!很多时候,你也买东西给老人家吃,但是孝心不够。

学佛的人,首先要学会恭恭敬敬地供养父母。

我们这个人身是从父母那里来的。

没有父母,哪有我们这个身体?哪有我们今天能够读书、识字、学习佛法呢?
所以说,“百孝不如一顺”,要顺从父母的心意。

有的人可能会说,我要信佛他都不让,难道还要顺他吗?
实际上,不是他不让,而是我们自己的工作还没有做到家。

你的工作做到家了,他自自然然地会支持你,当你的工作还没有做到家、他还不能理解你的时候,你要耐心地等待,而不应让父母不高兴,因为这是一种不孝的表现。

就是释迦牟尼佛,他成了佛以后,还想到要报父母恩。

他的母亲在生下他以后就去世了。

佛经上记载,他的母亲死后生在忉利天,没有机会听闻佛法,佛就用三个月的时间到忉利天为母说法。

为了报答父亲的恩德,他也曾经回王宫向他的父亲说法。

后来,他父亲去世了,他还以佛之尊严,在父亲出殡之际,扶着棺材上山。

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,佛的这种人情味可以说是做得非常到家,这就是报父母之恩。

义则上下相怜
“义”,仁义道德,“怜”是敬爱的意思,不是可怜。

要讲仁义道德,要用和谐的音容笑貌,使得左邻右舍、上下之间都能和睦相处。

你能够使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都非常地顺、非常地和,那你就做到了“恩”和“义”。

让则尊卑和睦
“让”就是礼让,让本身就是礼的表,就是有礼貌、讲礼节,晓得怎样恭敬人,对别人要有一种谦卑感,把自己看低一点,把别人看高一点。

一个人,如果任何时候都能把自己看低一点,走到哪里都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。

如果一个人处处都是自高自大、目空一切,那就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。

忍则众恶无喧
“忍”并不是懦弱的表现,而是有力量的表现。

忍是有自信心的表现,不跟他人一般见识。

“众恶无喧”,就是说,你能够忍,一些对你不利的事情自自然然就会息灭。

喧是嚷嚷、吵闹的意思。

一个人不能忍,走到哪里都会是恶声流布,你能够忍耐,人家即使对你有一点意见,他也能谅解。

忍和让都是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因素。

六祖他老人家在一千多年前,就把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灵丹妙药给我们开出来了。

在家居士怎样在家修行才如法,个人居家如何修行佛法

淤泥生红莲,这就是说,修行、做人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。

不是说我今天想起来了,要孝敬一下父母,今天过年了,买两斤点心、两斤苹果来看看他,把年一过,忘记了。

这不行,要有一种锲而不舍、坚持到底的劲头,就好像要从木头里面钻出火来一样。

我们不管做什么,都应该精进不舍地去做,这样的话,污泥里面也就能长出红莲。

莲花是从最脏的地方长出来的,如果不脏的话,这个莲花也肯定长不好,可见恶因缘是能够成就善法的。

苦口是良药,逆耳是忠言,我们要能听信逆耳的劝告。

很多时候,我们有缺点,自己不能够察觉,同参道友劝告你的时候,说到点子上去了,你却火冒三丈。

所以,我们心里有热病,一定要吃凉性苦口的药,这样才能把我们心中的无明火熄灭下去。

护短心内非贤
能改过就能生智慧。

听得进人家苦口良药的话,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,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;何况人家有好的办法、好的意见,能够帮助我们改进自己的缺点呢?
当朋友、善知识指出我们的短处时,如果我们不能虚心接受,还要遮护。

这表明我们的心里就有毛病,这不是一种真正虚心诚恳的改悔心态。

所以说,“护短心内非贤”。

成道非由施钱
布施仅仅是修福的一种,而且施钱仅仅是修布施的一种方法。

要想成佛成道,必须是福慧双修,只修福不修慧,成不了道。

布施有四种: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、同喜施。

如果居家念佛,当依印祖开示 印光祖师法语:
敦伦尽份,闲邪存诚,
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

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,
以深信愿,持佛名号。

无论在家出家,必须上敬下和,忍人所不能忍,行人所不能行。

代人之劳,成人之美。

静坐常思己过,闲谈不论人非。

行住坐卧,穿衣吃饭,从朝至暮,从暮至朝,一句佛号,不令间断。

或小声念,或默念。

除念佛外,不起别念。

若或妄念一起,当下就要教它消灭。

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。

纵有修持,总觉我功夫很浅,不自矜夸。

只管自家,不管人家;只看好样子,不看坏样子。

看一切人皆是菩萨,唯我一人实是凡夫。

果能依我所说而行,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
编号:赣

版权声明:本文由汉缘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gx.qiuzifanghseng.com/52.html

“在家居士怎样在家修行才如法,个人居家如何修行佛法” 的相关文章

佛教中供养三宝的作用是什么意思,佛教中供养三宝的作用是

佛教中供养三宝的作用是什么意思,佛教中供养三宝的作用是

一问: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,古称丛林。寺院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,被佛弟子尊为“世尊”、“本师”等。烧香礼佛的真正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、感激与怀念,表达出清净、奉献和觉悟的人生理念。供养佛、菩萨的方法很多,通常用鲜花和水果,如果条件不具备,仅供一杯清水也行。但是,绝对不能用酒肉来供...

佛教的供养三宝指的是什么,供养佛教三宝是什么意思

佛教的供养三宝指的是什么,供养佛教三宝是什么意思

“三宝”是指佛宝、法宝和僧宝,代表了稀有的珍贵,因为佛、法、僧的出现非常难得,所以被称为宝。在三国吴康僧会中,佛教被描述为“众冥皆明”,后来也指佛教。佛教三宝指的是佛宝、法宝和僧宝,是佛教徒皈依的对象。佛宝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的一切诸佛,法宝指诸佛的教法,僧宝指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僧团。佛教术语中的“...

何为供养三宝慧律法师开示,广钦开示供养三宝

何为供养三宝慧律法师开示,广钦开示供养三宝

某某师初任寺务处书记职。每天面对来来往往的信众,由于出家不久,不知道如何应对。上午,在招呼信徒后,老和尚对某某师说:“世俗社会分贫富贵贱,但只要走进佛门,就没有高下之分。无论贫富贵贱,都应以慈悲心、平等地对待,广结众生缘。这样,在成佛度众的过程中,才会有殊胜的因缘。”不要说众生有善恶,一切善恶都是我...

吃饭前供养之后自己能吃吗?,吃饭前供养三宝具体内容

吃饭前供养之后自己能吃吗?,吃饭前供养三宝具体内容

暂且不论是否污染环境和烧烤食品的健康系数,也不论是否夜梦吉祥和影响消化伤害身体,单从饮食起居与时辰的关系看,6点开始在外夜宵到9点就能回家安枕,是否能延年益寿,阴阳两利呢?天真大圣,不仅观见众生罪福,而且随身应化、救拔众生。在这段时间吃饭、就餐,会不会得到天真大圣的增算除病呢?显然,人们的饮食起居,...

不净财供养三宝的果报,净财供养三宝

不净财供养三宝的果报,净财供养三宝

在佛陀时代,罗阅只国有一位名叫那舍的长者。他心地仁慈,乐于助人,但他的父母却非常吝啬,不肯供养儿子,甚至将儿子用于供养三宝和施舍穷苦的财物。他们去世后,那舍长者为父母广修善行,并发愿说:“父母生前多修福德,死后必定生善处。”然而,他在梦中梦见父母堕入饿鬼狱中受苦。长者醒来后,十分疑惑,便去请教佛陀。...

供养三宝的功德与意义 大德开示,在线供养三宝

供养三宝的功德与意义 大德开示,在线供养三宝

功德无量,六时吉祥。甘露导迷,供养三宝中所云,供养三宝者,可获得以下五种利益:一、身相端庄:供养三宝能够让人身体端庄,仪表整洁,气质优雅,受人尊敬。二、气力增盛:供养三宝能够让人精力充沛,气力充沛,身体健康,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。三、寿命延长:供养三宝能够让人福寿康宁,长命百岁,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