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修行感悟 > 正文内容

打油诗18首(打油诗最有名的一首)

虚云禅师(1840—1959年),世寿120岁,僧腊101岁;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、全国政协委员,近代禅门泰斗。看到1840大师出生的年代,就知道大师一辈子经历的,是中国社会最动荡的时期,他陪光绪帝、慈禧逃过难,他说“八国联军拿枪吓过我”;见过孙中山、袁世凯;周恩来是他的皈依弟子;可他,只是一个和尚,他说“我怎能分清谁是人谁是贼”。我只零零星星看过一点虚云禅师的著述,知道他活了很久,是近代最著名的和尚,围绕着他,有不少不寻常的事儿。我主要从他年谱里,找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,攒几首打油诗。虚云禅师有一首题为《偶拈》的诗偈:“念佛佛念我。念他作什么。唯心原净土。自性即弥陀。”赶脚赶脚,似乎也有点打油的味道哈

自我评价

挑雪填井无休歇,龟毛作柱兴丛林。见虚云《自题诗》

这两句诗里的两个词:挑雪填井、龟毛作柱,虽也都是取自佛家常用到的意象,但如此工整的入诗,就把这奇特的想象,虚幻又真实的带到了我们面前。老和尚如此谦虚的评价自己一生的孜孜追求和举足轻重的佛学成就,姿态不能再低下,表述不能更卑微

人生一忌是自夸,

谁听谁会头皮麻;

自己洋洋正得意,

别人暗叫我的妈。

据《虚云和尚开示录》记载,虚云大师临终只留下一个字的遗言,嘱咐弟子谨记,这个字就是——戒。老和尚曾说过“戒的意义,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。”他认为:“学佛不论修何法门,总以持戒为本,如不持戒,纵有多智,皆为魔事。”在他开示里,常说“戒律是佛法之根本”,用过“懔戒如霜”这样的词

戒就一个字,

持戒在每时;

一字顶头上,

要守一辈子。

出生

七月二十九日寅时。予诞生于泉州府署。初堕地。为一肉团。母大骇恸。以今后无复举子望。遂气壅死。翌日有卖药翁来。为破之。得男。由庶母王氏抚育。录自《虚云年谱》。我还隐约记得,小时候,外婆给我讲过这个生下来是肉团的故事

初到人间为肉团,

为何不愿把身现?

莫非已知人间苦,

躲进躯壳是畏难。

入定奇迹

岁行尽矣。万山积雪。严寒彻骨。予独居茅蓬中。身心清净。一日煮芋釜中。跏趺待熟。不觉定去……去岁暮。入定不知时日。山中邻棚复成师等。讶予久不至。来茅蓬贺年。见棚外虎迹遍满。无人足迹。入视。见予在定中。乃以磬开静。问曰。“已食否。”曰。“未。芋在釜度已熟矣。”发视之。已霉高寸许坚冰如石。复成讶曰。“你一定已半月矣。”相与烹雪煮芋饱餐而去。 见《虚云年谱》

这是虚云和尚62岁时,独居终南山茅蓬煮芋,跏趺待熟,不觉定去半月的事迹。据纯果法师《云老和尚见闻事略》追思文中,提到是有18天之长。一次打坐入定,不吃不喝竟能半个多月,很神,《年谱》记载了,应该靠谱。不知能当真否,反正教内都是这样传的

老和尚确有神功,

半个月身心入定;

太神奇不可思议,

只可惜无法考证。

拜佛

予割爱辞亲。出家二十余年矣。道业未成。随风飘荡。心生惭愧。欲报劬劳。拟再东朝南海。北礼五台。住普陀数月。静中稍见胜境。发心朝台。于七月初一日由普陀法华庵起香。三步一拜。以直拜至五台为止。见《虚云年谱》。为报母恩,虚云43岁时,发心三步一拜,从普陀山拜向五台山。三年的时间,完成志愿,功德圆满

三步一拜向五台,

礼佛路上心花开;

痴情难报佛恩典,

月落星亮我走来。

燃指供佛

予以生而无母。未见慈容。仅于在家时睹真仪耳。每思之。辄觉心痛。夙愿往阿育王寺。礼舍利。燃指供佛。超度慈亲……十七早。宗亮请他师弟宗信帮燃。数人轮流扶上大殿礼佛。经种种仪节礼诵。及大众念忏悔文。予一心念佛。超度慈母。初尚觉痛苦。继而心渐清定。终而智觉朗然。念至《法界藏身阿弥陀佛》。予全身八万四千毛孔。一齐竖起。指已燃毕。 录自《虚云年谱·五十八岁》。

琢磨这首诗时,我问了一下度娘,看了一段有关燃指供佛的视屏。我原以为,是剁下一节指骨,燃了,原来是,在指头上包油布,直接燃,还半个小时,靠

佛前燃一指,

烛照寸心知;

虔诚无极限,

请别笑我痴。

与异性

当予自宁波至杭途中。时际三伏。船小人多。无奈与青年妇女卧铺相连。夜深熟睡。有抚摩予体者。惊醒。见邻女卸衣相就。予不敢声。急起趺坐。持咒。女亦不敢动。斯时倘失觉照。败矣。勉诸修行人。不可不慎也。录自《虚云年谱·三十八岁》

金刚不坏纯阳身,

难得修来容易损;

倘若此时失觉照,

坠下悬崖万丈深。

八哥念佛

予回滇后……有一小异事。有乡人送一“八哥鸟”来放生。已能言。初尚食肉。归依后。教他念佛。即不吃荤。甚驯善。自知出入。日常念佛及观音菩萨圣号不少间。一日。忽被鹰搏去。飞在空中。只闻佛声。虽以异类。尽此报身。生死之际。不舍念佛。何以人而不如鸟乎。录自《虚云年谱·七十二岁》

托生为鸟是畜生,

学会念佛断荤腥;

一日忽被鹰叼去,

空中传来念佛声。

举巨石

春。由观音亭起运玉佛。雇八人舁(音余;意抬)之。订明送到鸡山。酬费若干。所经山岭崎岖。凡数十日。有前人未经者。某日。行至野人山。舁者疑玉佛中有金珠钞票。乃置佛地上。言力不胜举。要加价数倍。慰勉之。更声势汹汹。似将不利者。予度不可理喻。瞥见道旁有一巨石。重约数百斤。怡然语舁夫曰。“此石与玉佛孰重。”众曰。“二三倍之。”予两手举石离地尺许。群咋舌。乃婉谢曰。“老和尚活佛也。”不敢言。舁佛至山。厚赏之。予自念力不及此。似有神助。录自《虚云年谱·七十八岁》

运玉佛,

经荒山;

工人贼,

步不前;

敲竹杠,

要加钱;

老和尚,

他不干;

现神通,

挽狂澜;

举巨石,

给你看;

群咋舌,

不敢言;

佛终于,

运出山;

神来助,

事圆满。

观音菩萨

是年修七众海会塔竣工……中有一坟。有碑记。道光年间。比丘道明。自幼足废。因是父母送之出家。具足后。发心拜《大悲忏》。持观音圣号。一夕。梦观音菩萨。令其入浴。水已具。洗毕。不见菩萨。而两足舒适。早起即能下床。步行如常人。从此智慧日开。因此终身持圣号云云。视其棺上有蚁蚀。作八方小塔。七层。足见该僧之修持也。 录自《虚云年谱·七十八岁》

观音菩萨最灵验,

持其圣号梦能全;

瘸子下地能行走,

智慧朗朗乾坤间。

右派

1955年,虚云老和尚不满人民信仰受到压制,拒绝出任佛教协会会长,1957年被内定为右派,遣送江西监督劳动。1958年,“春时全国肃清右派之风甚厉”时,虚云老和尚是内部掌握的第一右派,所谓“僧界右派首要”,说他开示时,引用明代罗殿撰诗“笼鸡有食汤锅近。野鹤无粮天地宽”之句,为“讥诮诽谤”我党。大师当年已经一百一十九岁高龄矣

老和尚也打右派,

这事听着真可爱;

政治是架铁战车,

绑在上面很无奈。

念佛

念佛法门。名为阿伽陀药(万应灵药)。总治一切病……以一声佛号为依持。朝也念。暮也念。行也念。坐也念。二六时中。念念不忘。绵绵密密。功夫熟处。弥陀净境现前。无边利益。自可亲得。 录自《虚云年谱·一百一十三岁·在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会上讲话》

念佛法门简单,

只要你用心念;

待到功夫纯熟,

弥陀圣境现前。

法法相通

我再来说一公案。昔日鸡足山悉檀寺的开山祖师。出家后参礼诸方。办道用功。非常精进。一日寄宿旅店。闻隔壁打豆腐店的女子唱歌曰。“张豆腐。李豆腐。枕上思量千条路。明朝仍旧打豆腐。”这时这位祖师正在打坐。听了她这一唱。即开悟了。可见得前人的用功。并不是一定要在禅堂中才能用功。才能悟道的。修行用功。贵在一心。各位切莫分心散乱。空过光阴。否则。明朝仍旧卖豆腐了。 录自《虚云年谱·一百一十四岁·附录禅七开示》

你磨豆腐他念佛,

本来只是风马牛;

无端送来歌一曲,

歪打正着他成就。

根源

俗有言:“秀才是孔子之罪人,和尚是佛之罪人。”初以为言之甚也,今观末法现象,知亡六国者六国也,非秦也。族秦者秦也,非天下也。灭佛法者,僧徒也,非异教也。 录自《虚云年谱·一百一十四岁·附录末法僧徒之衰相》

问题出在自身,

此话一定当真;

身体也是这样,

吃喝你要当心。

读原著

最好能专读一部《楞严经》。只要熟读正文。不必看注解。读到能背。便能以前文解后文。以后文解前文。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。由无情到有情。山河大地。四圣六凡。修证迷悟。理事因果戒律。都详详细细的说尽了。所以熟读《楞严经》很有利益。录自《虚云年谱·一百一十六岁·附录方便开示》

学习方法要记住,

最好就是读原著;

书本读到滚瓜烂,

云开雾散见日出。

放下

古来有一位老修行。在大众会下住了多时。度量很宽。待人厚道。常能劝人放下放下。有人问他。“你这样劝人教人。你自己做到没有。”他说。“我在三十年前就断无明了。还有什么放不下呢。”后来觉得在大众会下。还是有些不自由自在。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。这回独宿孤峰。无人来往。自由自在。以为就真无烦恼了。谁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。听到门外有一群牧童。吵吵闹闹的说到庵里去看看。有说不要动修行人的念头。又有说既是修行人。念头是不会动的。后来牧童都进去了。老修行坐在蒲团没有理他。他们找喝的找吃的闹个不休。老修行不动不声。牧童以为他死了。摇他也不动。但摩他身上还有暖气。有人说。“他入定了。”有人说。“我不相信。”于是有人拿根草挑他的腿。老修行还是不动。挑他的手也不动。挑他的肚脐也不动。挑他的耳朵亦不动。挑他的鼻孔。老修行忍不住。打了一个喷嚏。于是大骂道。“打死你这班小杂种。”那时观世音菩萨在空中出现说。“你三十年前断了无明的。今天还放不下吗。”可见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。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。不被境转真不容易。 录自《虚云年谱·一百一十六岁·附录方便开示》

世人都道放下好,

说说容易做到难;

总有一句放不下,

问题来了原形现。

穿越

罗浮山沙门慧常。因采茶入山洞。见金字榜罗汉圣寺。居中三日而出。乃在茅山。人间五年矣。你看时间长短。是不是唯心所造呢。只要你能定慧圆融。二谛融通。深入三昧。一念无生。则见无边刹境。自他不隔于毫端。十世古今。始终不离于当念。录自《虚云年谱·一百一十六岁·附录方便开示》

古今可穿越,

版权声明:本文由汉缘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gx.qiuzifanghseng.com/3479.html

“打油诗18首(打油诗最有名的一首)” 的相关文章